羅瓦涅米 Rovaniemi - 隨手拍

前言
你知道嗎?原來武俠小說中價值連城的汗血寶馬、唐朝詩仙李白的故鄉、玄奘法師往天竺取經的路線,都在今日的中亞地區喔!一般提到中亞,可能會想到黃沙滾滾一望
無際的沙漠,或是歷史課本中的西域與絲綢之路,甚至是唐朝詩人王維所寫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實際上中亞(Central Asia)意為亞洲中部,地理概念上是指西至裏海,東到中國新疆,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羅斯的廣大範圍,面積約400萬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約7500萬人。目前在這區域有五個獨立的國家: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從地圖上來看,中亞地區是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商路,古時候不論是絲綢、瓷器、葡萄、核桃、胡蘿蔔、胡椒、蠶豆、石榴等,或是稀有動物、植物、皮件、藥材、香料、珠寶首飾等,只要走過絲路,價格都可以翻好幾倍。歷史上波斯、亞歷山大東征、張騫通西域、阿拉伯帝國、中國唐朝、成吉思汗、馬可波羅、帖木兒帝國等都曾來佔領過或彼此交流影響過。到了近代,中亞地區曾經是俄羅斯帝國的附庸國,蘇聯時代的加盟共和國。今天的中亞五國,貨幣完全不同,但主要宗教都是伊斯蘭教。從人種與語系上來說:哈薩克、吉爾吉斯、土庫曼、烏茲別克這四國是突厥人的後代,今日土耳其的祖先也是突厥人,所以中亞五國跟土耳其的關係一直保持良好,五國中只有塔吉克是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屬於高加索人種的後代。
如果有時常注意國際新聞,你會發現中國跟韓國近年來都積極與中亞交流互動。中國因為推行一帶一路政策,深耕中亞地區,在眾多領域都有人力物力財力上的合作;韓國也對中亞有相當程度的影響,特別在流行文化與娛樂產業上。有一點可以提到是突厥語族是阿爾泰語系,韓語也是阿爾泰語系,彼此也許有些互通或親切感。另外在1937年時居住在前蘇聯遠東地區的朝鮮族,被蘇聯強迫集體遷往中亞,因為當時克里姆林宮擔心這些朝鮮族會與日本合作充當間諜,總數約18萬人被強制遷移,80年後的今天,中亞朝鮮族的人數已有50萬人左右,其中烏茲別克最多將近20萬人,像目前哈薩克的首富弗拉迪米爾·金,就是高麗人的後代。因此今日要從台灣前往中亞旅遊,雖然沒有直飛航班,但多數人會選擇在韓國或中國轉機,因為有的時間銜接漂亮,有的機票較便宜。
哈薩克共和國Republic of Kazakhstan
哈薩克共和國東西寬3000公里,南北長1600公里,面積272萬平方公里,人口數1900萬人,面積大小為全球第9大國、中亞最大面積的國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內陸國家。哈薩克有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油氣出口約佔整體出口70%,若再加上金屬、礦石,則能源礦產出口達總收入90%,高度仰賴能源及礦產收入來支撐國內經濟發展及財政。除礦產資源豐富外,農牧業亦十分發達,盛產小麥、棉花、羊毛。哈薩克氣候夏天溫暖而冬天嚴寒,山區高峰亦有終年積雪。努爾蘇丹為僅次於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的世界第二寒冷首都,冬天最低溫度可達-40℃以下。哈薩克人以多樣化的方式烹煮牲畜肉類,搭配各式的傳統麵包製品,茶點通常包括紅茶及傳統奶類飲品如鹹優格(Ayran)、發酵駱駝奶及馬奶酒,傳統哈薩克餐點包括多樣前菜,湯品及兩樣主菜,如抓飯及beshbarmak(手抓肉)。
圖-努爾蘇丹是哈薩克的首都和直轄市,該國第二大城市,是哈薩克工農業的主要生產基地、全國鐵路交通樞紐。
圖-升天主教座堂屬於東正教,位於哈薩克最大城市-阿拉木圖。高度56公尺是世界第二高的木製教堂,整座建築沒有使用過一根釘子。
圖-別什巴爾馬克Beshbarmak是哈薩克的國菜,意譯為「五個手指(手抓肉)」。別什巴爾馬克為燉熟的馬肉或羊肉加上湯、麵片,是哈薩克、吉爾吉斯等地宴會上的主菜。
圖-馬奶酒是一種用傳統方法將馬乳發酵製成的奶酒飲品,在遊牧民族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早期馬奶酒的發酵過程是在馬背上進行,裝有馬奶的皮革容器會被放置於蒙古包的頂端並偶爾進行翻動,或是將容器綁在馬鞍上隨同牧民整日的騎馬移動來搖晃馬乳。
圖-Ayran愛蘭是一種乳白色的冷飲,它由優格、鹽、冰水攪拌而成,有時可以加點薄荷或汽泡水。愛蘭在中東、中亞和東南歐地區非常流行,更是土耳其的國民飲料。
吉爾吉斯共和國Kyrgyz Republic
面積19萬8千平方公里,人口約660萬人。1991年宣布獨立後,推行自由經濟體制、政治民主化且積極尋求西方之援助,意圖發展成「中亞之瑞士」。但是總體經濟規模小,人均所得及國民生產毛額都低於其他中亞國家,經濟結構主要依賴黃金礦產產出、海外僑匯收入與農牧業。境內多山,九成以上土地高度在海拔1500公尺以上,適於畜牧業發展。主要作物有小麥、甜菜、棉花,菸草,蔬菜及水果。羊毛、肉和奶製品也是主要的農產品。
圖-從吉爾吉斯的首都比斯凱克往北遠眺天山,比斯凱克的意思是「攪拌馬奶的棒子」。它曾是中亞地區的古代重鎮,是絲綢之路其中一條經過天山,貫通西域和中亞草原的要道中的驛站。
圖-伊塞克湖位於吉爾吉斯東北部,天山山脈北側,面積6332平方公里,平均湖面海拔1602米,最深702米,是世界上面積第二大的高山湖泊,僅次於南美洲的的喀喀湖。
圖-吉爾吉斯的獵鷹季節從10月到隔年2月,每年都會舉行比賽與表演。
圖-Osh Bazaar奧什市集是首都比斯凱克最大的市集,可以買到各種食品、居家用品、衣服、紀念品。
圖-Samsa酥皮烤肉包,一種中亞常見的傳統點心,包著肉與蔬菜的圓麵團,在特殊的粘土烤箱烘烤,經常作為熱食在街上出售。
塔吉克共和國Republic of Tajikistan
面積14萬3千平方公里,人口近1000萬人。塔吉克水力、礦產資源豐富,但山多平地少,水電資源運用率極低。經濟規模小又缺乏競爭力產業,雖然有石油、天然氣、煤及稀有金屬等資源,目前仍為中亞五國中最貧窮之國家。農牧人口佔半數,最主要農作物為棉花。近年來塔吉克政府實施「保障糧食安全」、「水電興國」及「改善交通困境」三大策略,經濟逐漸穩定中。現任總統拉赫蒙(Emomali Rakhmon)自1994年當選後,歷經1999年、2006年、2013年及2020年之大選,皆連任成功執政迄今,是目前執政最久的獨立國協國家領袖。
圖-萬國宮又稱白宮,是塔吉克總統官邸,總統府前的旗桿高165公尺,是世界第二高的旗桿,2011年為了慶祝塔吉克獨立20週年而建造。
圖-首都杜尚別的自由廣場,雕像是伊斯瑪儀·薩馬尼,西元九世紀的薩曼王朝國王。在他的統治下,薩曼王朝成為一個地區強國,塔吉克族也開始形成,因此薩曼王朝被視為塔吉克族的起源,薩馬尼被尊為「塔吉克民族之父」。
圖-塔吉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泥塑臥佛長達13公尺,是1959年時考古學家於塔吉克南部瓦赫什河谷挖掘佛教寺廟時發現的。在西元5-6世紀時,中亞地區信奉多種宗教,而在塔吉克南部,人們信奉佛教長達好幾世紀,絲綢之路也從這裡經過。
圖-Sheikh Muslihiddin清真寺,位於塔吉克第二大城khujand,建築群由陵墓、清真寺、神殿、墳墓組成。
圖-饢是一種起源於波斯的發酵麵餅,是伊朗、中亞、中國西北以及印度南亞一些民族的主食之一。饢的製作方法是將麵團和好發酵後,在特製的饢坑中烤製而成。具體形狀因地域和民族習慣而不同,不僅是一種食物,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土庫曼共和國Republic of Turkmenistan
面積4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00萬人。土庫曼是僅次於哈薩克的中亞第二大國家,約80%的國土被卡拉庫姆沙漠覆蓋,也是亞洲唯一的永久中立國。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為主要產業,農業方面則以種植棉花和小麥為主。但土庫曼因侵犯人權而受到批評,不僅對其公民的出國旅行實行嚴格限制,媒體和宗教自由也受到限制。根據2014年無國界記者組織的調查,土庫曼的新聞自由在世界上排名倒數第三,僅次於朝鮮和厄立特里亞,被認為是世界上10個審查最嚴格的國家之一。
圖-首都阿什哈巴特,1948年受地震摧毀,重建時使用了大量的白色大理石作為建材,故又被稱為「白色大理石之城」。
圖-地獄之門是土庫曼達瓦札的一處天然氣田,其地面於1971年崩塌,形成天然氣坑。地質學家為避免甲烷擴散而將氣坑點火,從此一直連續燃燒。地獄之門直徑69米,深度30米,氣坑的總面積為5350平方公尺,相等於一個美式足球場的大小。台灣恆春鎮的出火特別景觀區原理亦同,只差在面積大小不同。
圖-吉普恰克清真寺,位於首都阿什哈巴特以西約7公里的吉普恰克村。清真寺總占地36公頃,主寺外的4個宣禮塔高度為91米,象徵土庫曼於1991年獨立。可同時接納10000名信徒,
圖-尼薩帕提亞要塞,位於首都阿什哈巴特西北方18公里處,是古代安息王國時期所建立的城市,並被認為是安息最初的首都。尼薩城遺跡由新舊兩組台形遺址構成,被稱為「老尼薩」和「新尼薩」。「老尼薩」占地14公頃,是一個台形土墩,形狀為不規則的五邊形,四周是建有40多個矩形塔臺的防禦土牆,並有棱堡。「新尼薩」占地25公頃,城牆高9公尺,並有兩個入口。遺跡顯示此處文化受中亞與地中海希臘羅馬文化相互影響,在2007年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遺產。
圖-Akhal-Teke horses汗血馬:土庫曼的國寶,它們以速度、耐力、智慧和皮毛閃亮的金屬光澤而聞名。這種馬能適應惡劣的氣候條件,被認為是現存最古老的品種之一。目前世界上大約有6000隻,主要在土庫曼,汗血馬還被繪製在土庫曼國徽中央。
烏茲別克共和國Republic of Uzbekistan
面積44萬8千平方公里,人口3400萬人,是世界上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自已無出海口,5個鄰國也均為內陸國-(另一個雙重內陸國為列支敦斯登)。烏茲別克自然資源豐富,是世界上重要的棉花、黄金產地之一。蘇聯時期原是工業原料和農牧產品供應地,國民經濟指標產業有「四金」:黄金、白金(棉花)、烏金(石油)、藍金(天然氣)。黃金儲量居世界第4位,鈾礦儲量居世界第7位,天然鈾產量居世界第5位,但經濟結構單一,製造業和加工業落後。現任總統米爾濟約耶夫上任後,實施經濟改革開放政策,引入外國企業投資開發經驗,積極推動觀光旅遊業。
圖-首都塔什干夜景,塔什干意為「石頭城」,烏茲別克首都,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研中心,人口約250萬人,是獨立國協國家中第5大城市。
圖-撒馬爾罕市雷吉斯坦廣場,撒馬爾罕是中亞地區的歷史名城,也是伊斯蘭學術中心,現在是烏茲別克的舊都兼第二大城市。
圖-布哈拉市一年一度的香料和絲綢節,傳統上在5月底或6月初舉行。
圖-希瓦古城,希瓦建於2500年前,曾經是花剌子模及希瓦汗國的首都。在1991年是烏茲別克第一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遺址。
圖-抓飯Pilaf,是中亞地區的代表性食物。傳統上用羊肉、洋蔥、大蒜和胡蘿蔔燉飯。有的會加入其他香料、肉、蔬菜和果乾,追求米粒分開而不是黏在一起。
The photos are from official websites
or Wikipedia.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