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西班牙語是和上帝對話的語言?


源起

西班牙語是聯合國六種正式語言(英語、西語、漢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之一,也是世界使用人口數前三大的語言(英語、漢語、西語)

關於西方各種語言,有個說法是:英語是說給商人聽的,法語是說給外交家聽的,俄語是說給朋友聽的,德語是說給敵人聽的,義大利語是說給情人聽的,西班牙語是說給上帝聽的。由於西班牙語的音韻清晰,語調復古,被譽為最接近上帝的語言。義大利語纏綿悱惻,適合當作情話。法語語法規則嚴謹,條理清晰,適合用於正式場合。德語邏輯性強,口說字數精密快速,音韻剛強,適合與敵人對談。

上述提到「西班牙語是與上帝對話的語言」,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因而寫了這篇文章來紀錄一下。在一些官方資訊與歷史紀錄中,我還沒找到這種說法的出處,不過在網路上以及教西班牙語的老師口中,我歸納了以下幾種可能的理由,當做有趣的故事即可。


一、查理五世說

據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在他的退位儀式上曾說:I speak Spanish to God, Italian to women, French to men, and German to my horse.我用西班牙語和上帝溝通,以義大利語向女人調情,用法語同紳士寒暄,而用德語調教馬匹。

這是我認為最有道理,也最有趣的說法,首先查理五世本身是能說多種語言的皇帝,他父親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美男子腓力一世,會說德語;母親是西班牙卡斯提亞王國的女王胡安娜,會說西班牙語;查理五世在西元1500年出生於哈布斯堡尼德蘭法蘭德斯伯國根特(現在的比利時境內),官方語言是法語。他又篤信天主教,強烈反對宗教改革運動,希望他的帝國範圍內,人人都信仰天主教,會說拉丁語。又具有低地國家至高無上的君主及義大利國王等頭銜,還曾攻陷羅馬,俘虜教宗克萊孟七世,能說荷蘭語與義大利語也不意外。所以查理五世可以在不同情況使用適當的語言是沒問題的。

再來查理五世是16世紀歐洲最強大的君主,透過繼承、戰爭、殖民(地理大發現),統治的領土涵蓋了歐洲、非洲、美洲及東南亞,他不只是哈布斯堡王朝爭霸時代的主角,其統治的西班牙帝國還是世上第一個被冠以「日不落帝國」稱號的國家。他曾經說過:「在我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比起第二個獲得「日不落帝國」稱號的大英帝國早了二百年之久。

查理五世面對當時強大的鄂圖曼帝國,積極擴張伊斯蘭教版圖,也扮演了天主教世界的守護者,有效的阻止鄂圖曼帝國入侵歐洲的野心。例如1529年的維也納之圍,是鄂圖曼帝國的蘇丹蘇萊曼一世最為雄心勃勃的遠征,標誌著它對西方的軍事威脅達到了頂點,但由於16,000名維也納守軍的奮戰,奧地利人使蘇萊曼第一次嘗到了失敗的滋味。

如果這位在歐洲歷史上舉足輕重的皇帝,真的選擇用西班牙語跟上帝禱告,確實會增加很多人學習西語的念頭。

 

二、大航海時代擴張說

大航海時代(15世紀到17世紀)使得西語和天主教擴張到了拉丁美洲,逐漸成為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和最多人信仰的宗教,當時可以簡單說西班牙語是世上最多人使用來跟上帝對話的語言。在地理大發現的時代中,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在這些遠洋探索中,歐洲人發現了許多當時在歐洲不為人知的國家與地區。與此同時,歐洲出了許多著名的航海家,如哥倫布、達伽馬、迪亞士、麥哲倫等。伴隨著新航路的開闢,東西方在文化與貿易之間的聯繫大大增加,使西方文明擴展至全世界,同時帝國主義、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也開始出現。歐洲這個時期的國土擴張及快速發展,奠定了其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新航路的發現,對世界各大洲在數百年後的發展也產生了久遠的影響。對除歐洲以外的國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影響則是複雜而矛盾的,除了物資交流外,帶給原住民的常是死亡和佔領的一部侵略史,哥倫布大交換對於地球生態的影響的也是極巨大的。

至於西班牙與拉丁美洲的關係,西元1492年伊莎貝拉女王資助了哥倫布的探險活動,希望他找到向西航向印度洋的路線。哥倫布終究沒有抵達亞洲,但他卻意外地發現了美洲大陸。從此時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之間就結下了不解之緣。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將伊比利半島的語言、文化、制度等輸入了這塊「新大陸」,拉丁美洲也就有了截然不同的命運。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今日許多拉丁美洲的大城,都是在殖民時期由西班牙人開拓時所建立,且重要性延續至今。西班牙在當地奴役印地安原住民來開發礦產以及土地,徹底改變了拉丁美洲的社會與產業結構。此外,拉丁美洲國家幾乎皆以西班牙語為其官方語言,且有90%以上的人民信奉由西班牙殖民時期所引進的羅馬天主教。宗教及語言方面的相近,也顯現出拉丁美洲與西班牙在文化背景上的相似性。

 

三、拉丁語繼承說

這個說法的意思是,西班牙語是從拉丁語發展出來的語種之一,從拉丁語演化出的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等語言中,西班牙語獲得這種榮耀用來跟上帝對話。因為西班牙語的特性是母音發音清晰,音節分明,字詞的結尾多是母音,因此聽起來清楚響亮。西班牙語發音規則單純,它的書寫形式與發音形式幾乎一致,節奏感很強,聽起來抑揚頓挫,上下起伏。西班牙語語調很優美,富有音樂性與節奏感,像說唱一樣適合做禱告。

雖然拉丁語是中世紀時歐洲國家間交流的媒介語,也是研究科學、哲學和神學所必須的語言。隨著歷史發展,歐洲各國在拉丁語的基礎上已發展出了自己的語言,現在只有梵蒂岡與天主教的神職人員們,仍在使用拉丁語。所以拉丁語也一度被這群人比喻成「上帝的語言」。在拉丁語退出歷史之後,西班牙語的發音特性,就順理成章的繼承了「上帝的語言」這個榮譽稱號。

 

補充資料:

1、    舊約聖經是由希伯來文和亞蘭文寫成的,包括了從上帝創造天地到西元前6世紀的歷史。舊約聖經由摩西五經,歷史書,大小先知書組成。其篇幅占到基督教《聖經全書》約四分之三。

2、    新約聖經則是大約在西元一世紀左右,由希臘文寫成,記錄了早期基督宗教的發展。由四福音書,保羅書信,約翰、彼得、耶穌的異父弟兄雅各和猶大的書信,以及使徒約翰完成的啟示錄構成。後來希臘文被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拉丁文取代,到了十六世紀宗教改革之後,大量出現各民族使用自己的語言去翻譯的聖經版本。

3、    耶穌的年代(約西元前4年-約30/33年),聖地的猶太人和希臘人使用的語言是亞蘭語、希臘語和希伯來語。多數學者認為耶穌主要講亞蘭語,偶爾加一些希伯來語和希臘語。隨著基督教的傳播,相關書卷後來被翻譯成拉丁文、敘利亞文和埃及科普特文等其他語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