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瓦涅米 Rovaniemi - 隨手拍

朝聖者的一天?
如果是住在庇護所,通常凌晨四點半、五點就會有人起床出發了,他們可能當天要走比較逺,或者希望中午前就能到下個庇護所排床位。多數人則是六點前後起床,刷牙洗臉後出門。有些庇護所會要求八點前離開,有些則可以吃完早餐再離開,住旅館的就比較彈性,有九點、十點太陽高昇了才出發的。沿路都有Bar可以吃東西上廁所,大約早上七點到下午二點,路上朝聖者會最多。庇護所多半在中午十二點到下午二點就可以入住,旅館check-in則是下午二點到三點,因為下午二點到五點太陽最強烈,比較少人會在這時候繼續健行。
到了庇護所,辦好入住手續後,先洗澡洗衣服,午餐時間通常是下午一點到四點,之後大家會在公共空間看書運動喝酒聊天。有的人在寢室睡覺補眠,或出門逛逛,因為陽光強烈氣候乾燥,晚餐前就可以收衣服。晚餐時間則是從晚上七點至八點才開始,有的在庇護所用餐,有的人外出聚餐,也有自已提早在庇護所煮晚餐吃的,晚餐後就整理背包,研究隔天行程,通常九點到十點就睡了,庇護所則是晚上十點門禁,不開放大門進出了。
會花多少錢?
以2022年個人經驗粗估,任何數字都可以變動。
1、固定支出機票三萬、保險二千、裝備一萬五,交通三千
2、朝聖者的一天可用50歐計算
早餐5歐元: 例如前晚在超市買的麵包優格水果、庇護所的付費早餐,或沿路在Bar吃的長棍麵包夾火腿、柳橙汁、咖啡。
午餐12歐元: 以沿路餐廳提供的朝聖者套餐為例,也可省略不吃,或自備食物野餐,或只吃點心零食都可能更便宜。
晚餐15歐元: 以庇護所或附近餐廳提供的朝聖者晚餐為例,內含西式三道餐+麵包紅酒。若有廚房能自已煮可以更省錢。
住宿15歐元: 以庇護所一個床位來說,推估的平均值,如果是自由捐獻或公立的庇護所,通常更便宜,但若住單人房或旅館,一晚就要30歐元~100歐元了。
其他雜支: 例如多喝幾杯咖啡、啤酒,使用付費洗衣烘衣機,買紀念品,景點門票等。
若以30天的行程估計,等於30天的生活費1500歐元(台幣五萬)+固定成本五萬。
總花費台幣十萬元。
建議背多少重量?
有人說裝備的總重量以體重的十分之一為佳,只是每個人的體能、體型差異很大,難以套用同一標準,我認為6~10公斤是適當的範圍。裝備輕量化對長途健行很重要,在出發前一定要花時間思考、挑選、測試你的裝備。想清楚你要背在身上的每一件東西,是重要且必需的,何時要拿出來用,是否有其他材質、重量、價格可以挑選。雖然這件事非常燒腦與耗時,總比到時候扛不動而沿路一直丟,或臨時在路上採買裝備的好。而且在國外長途健行,不習慣的飲食與氣候,會加速身體的疲勞,到時候連一個空的寶特瓶,你都會想要丟掉。
當然願意每日付費4~6歐元的話,沿路有背包寄送的服務。前天晚上連絡好,隔天大約早上九點會來庇護所取行李,你只要另帶一個小背包裝當天物品,就可以輕鬆出發,約下午一、二點就可以在當晚入住的地方領到行李。
那裡買裝備?
台灣喜歡登山健行的人不少,因此在網路上與實體商店,都能找到許多買裝備的地方。例如100mountain 百岳、城市綠洲、HILLTOP山頂鳥、ATUNAS歐都納等登山用品專賣店,都有各種專業級的產品,想要愈省力、輕量化、耐用、快乾、安全,通常價格就愈高。可以先多看專家評論,再親自到店裡多試幾次才決定。但如果你不是經常在使用,預算有限,只是為了這一次朝聖之旅的話,迪卡儂的各地門市,就可以讓你買到全身的裝備了。
應攜帶物品有那些?
在社群網站上就可以找到許多前輩寫好的裝備清單,不同年度、季節的清單一一俱全,這裡就不完整詳列,只寫出我走過朝聖之路後,想要強調的重點項目。
1、登山背包: 可挑選容量40~60公升,背負系統設計佳,能防水又多隔層的。事先學會如何打包與收納行李,調整與上下背包的技巧。如果體積大需要托運上飛機,可以買IKEA的FRAKTA藍色收納袋來裝背包。
2、登山杖: 可以讓雙手延伸,多了二隻輔助腳。幫助平衡,避免跌倒,減輕膝蓋的負擔。如果擔心托運的問題,路上經過的大城市,都可以買的到。
3、五趾羊毛襪: 我嘗試過穿二雙襪子(薄+厚),再穿登山鞋,覺得不適合我,後來改穿五趾羊毛襪,感覺舒適、厚實保暖,能防臭防水泡,足以順利走完全程,記得襪子長度要比鞋子高一些。
4、中筒登山鞋: 其實路上也有許多人穿低筒登山鞋跟越野跑鞋,畢竟比起這二者,中筒登山鞋比較重且不透氣,但它能保護腳踝,小樹枝小石頭不易掉進鞋子裡,對於平常沒在爬山健行的朋友,我覺得是最佳選擇。記得要穿羊毛襪去試鞋,以及選擇比你平常穿的鞋大一號的,出發前要穿到適應為止。
5、凡士林: 西班牙的藥局也買的到,但長的不一樣,也比較貴,最好從台灣帶一瓶過去。可以擦臉與全身,防磨擦與乾燥。每天走路前抹在雙腳再穿襪子,能有效減少水泡產生。
6、綜合維他命: 我平常沒有吃保健食品的習慣,因為台灣的飲食多元且方便,每天已經能攝取到豐富的營養素。朝聖之路上的食物選擇較少且不便,建議每天吃一顆補充營養,從台灣帶過去比較便宜,我在西班牙買過30顆善存約10歐元。
7、曬衣繩: 建議帶一條去,當庇護所的曬衣場掛滿其他朝聖者的衣物,或是住旅館沒地方晾衣服時就可以拿出來用。洗衣機與烘衣機要花8~10歐元,也不是每天都有機會使用,迪卡儂有賣一條5公尺99元台幣的曬衣繩,
8、頭燈: 早上出發天還沒亮時,半夜上廁所時,清晨起床整理背包時,戴在頭上很方便,不用拿著手機照明。
9、信用卡: 消費可以留下紀錄,可以少帶一些紙鈔,付錢時可以節省時間,也不用拿太多銅板。在Bar、餐廳、超市、住宿、交通幾乎都能刷卡了,雖然有手續費,挑有現金回饋的使用就好,好處多多。
10、金融卡: 因為現金沒有帶太多,如果後半段不夠時,可以隨時提款。
11、網卡: 雖然當地也買的到,我還是帶一張Vodafone的網卡去,市區山區都好用。
12、其他: 可以將大頭照、護照影本、信用卡、保險、機票等重要資訊,備份在手機與電子信箱中,並事先告知銀行出國時間。
長途健行的心得?
1、 每天早上出發前一定要熱身,下午在庇護所休息時也要做伸展運動。
2、 雖然許多朝聖者每天都走20~30公里,建議前三天每天走10~15公里即可,視情況再逐漸增加公里數,量力而為,不要硬撐著跟別人的速度。
3、 走路時只要感覺背部、鞋子不舒服,就立刻停下來調整背包或鞋子。走路1~2個小時就要休息一次,流汗多可以考慮上下午換穿乾爽的襪子。
4、 安排休息日,比方說連續走了1~2周,原地休息一天再前進,順便整理裝備。
5、 睡前查天氣預報,將隔天可能會用到的裝備(雨傘、雨衣、太陽眼鏡、外套、毛衣、帽子),提早放在背包最上層,或方便拿取的夾層。
6、 預先規劃隔天停留點,例如經過幾個城鎮,彼此距離多遠,那裡有Bar、餐廳、超市,庇護所附近資訊。
後記
現代人的生活形態,已經長時間侷限在打電腦、看手機等靜態活動,運動量明顯不足。突然的負重健行一個月,將已經僵化到只能小幅度擺動的全身肌肉,快速伸展到奧運選手的強度,當然身體會先用酸痛疲勞來告訴你以前有多不愛運動。還好我們的身體有自我恢復的能力,經過陣痛期後,身體會開始好轉,變得輕鬆、靈活、有力量。因此有人說朝聖第一天只能走十公里的人,最後一天能走上三十公里。
另外,也因為現代社會緊張忙碌的節奏,每分每秒都被海量的資訊填滿,總是不斷查看手機,害怕錯過任何訊息,大腦從未好好的休息與放鬆。突然在朝聖之路上有大量時間獨處與放空,思緒會從紛亂焦慮逐漸專注在眼前的一景一物,原本躲藏在大腦深處的負面情緒與心靈創傷,也會不斷釋放出來,然後像電腦在進行最佳化的重組過程一樣,傷痕會被撫平,壓力會被釋放。難怪走過朝聖之路的人都說,這是認識自已、與自已和解的一條重生之路。
曾聽聞聖雅各之路對於天主教徒而言,有懺悔、贖罪以及淨化心靈的作用。雖然我不是教徒,倒也能感受到身體與心靈上的轉變,從開始的震撼教育,每天不斷想放棄的念頭,沿途逐漸的好轉與進步,到最後的身心合一,平靜但充滿力量的感覺。最後,感謝上帝給我的考驗,讓我能不斷成長與進步,也感謝上帝派了許多天使來幫助我,讓我平安走到聖地牙哥,在人生的下半場,我們繼續並肩同行,也請您繼續多多指教。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