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瓦涅米 Rovaniemi - 隨手拍

書寫語言
書寫並非由無聲的圖像發展而來,而是一開始就以圖像的方式來表達人類真實的語言。書寫起源於埃及到印度河谷之間寬闊的帶狀區域,是由古老的記帳和標示系統改良而來。商人或官員用圖像來表示計數、測量或秤重的商品,以此改良記帳和標示
系統,減少混淆。雖然所有的早期象形文字都由簡單的圖形組成,不過即使是最早期的象形文字,也包含了直接來自語言的發音或聲音。最基本的書寫語言模式有三種,此外還有許多過渡性的變化和組合:詞符文字logographic中的象形文字,代表具有意義的最小語言單位,或一個完整的字。音節文字syllabic中的象形文字,只代表音節發音的功能。字母文字alphabetic中的象形文字稱為字母,代表獨立的母音或子音。隨著時間的流逝,早期文字的重心逐漸轉移至不同的類別,語意或意義逐漸被語音或聲音所超越,詞符文字系統也逐漸變成了音節文字系統。相反地,字母文字系統則一直保留其獨特性:字母文字始於地中海沿岸,到了希臘文才臻於完備。字母文字發展完成後,立即被數百種語言所接受。現在,字母文字是用來書寫過去無文字語言的唯一書寫系統。書寫的起源可能來自於美索不達米亞南方,或是埃及到印度河谷之間的廣闊地帶。無論書寫始於何處,書寫的功用和機制,激發了鄰近地區創造出他們自已的、彼此類似的書寫系統—儘管圖形和發音可能大不相同。詞符文字、音節文字和字母文字這三種書寫系統,都分別經由某種語言、某個社會或時代發揚光大。這三種書寫系統並沒有品質優劣之分,也不代表書寫發展歷程的某一階段;它們只是為了順應新的、不同的需求而有不同的書寫方式。書寫系統經過數千年來持續不斷的小幅修正,使得文字在外貌和使用上均呈現了巨大的變化。即使經過了兩千多年,由最古老的埃及象形文字演變而來的現今拉丁字母,也同時在許多不同的語言中經歷各種變化:如增加其他系統使用的符號,或是因為新科技的出現而擴增舊符號的語意等。若沒有書寫,人類社會也無法繼續存在。在現代這個世界,讀寫能力的重要性僅次於掌握語言。書寫的精細結構,使它在短短五千多年的時間裡,就像語言一樣,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要素。另人驚訝的是,總共只有三個主要書寫傳統曾深入帶領書寫語言的進程:包括埃及和蘇美文字,稱為亞非書寫系統;中國文字,或稱亞洲書寫系統;以及中美洲文字。以現今可信的論點而言,世界幾大區域的書寫系統是在不同時期獨自發展演變而成:美索不達米亞、中國、中部美洲及其他區域。至於共同起源的理論,尚無依據。這些書寫系統的類似之處,可能是因為制定書寫溝通的方式本就有限了。
*極為規律的系統,即一字素代表一音素,像是記錄從未有文字的語言時,語言學家所制定的字母系統即是如此。不過今日使用的字母系統大多沒有達到此標準,因為書寫系統並未隨著發音變異改變,或是使用的字母系統當初不是專為該語言而定。語言在字素/音素的規則性差異甚大。最規則的像是西班牙語與芬蘭語;英語和蓋爾語則是變化大而極不規則。字素與音素缺乏對應性的程度,由兒童必須學習的不規律拼法規則數量可見一班。
*目前知道最早的字母系統為北閃米特字母,約發展於西元前一千七百年的巴勒斯坦與敘利亞,含有二十二個輔音字母,希伯來語、阿拉伯語和腓尼基字母均是以此為模式。接著,西元前一千年,腓尼基字母又為希臘人所用,並加入標示元音的字母。希臘文後來又演變為伊特魯里亞字母(約西元前八百年),由此又衍生古羅馬字母,並產生後來所有西方文明的字母系統。
亞非文字
亞非民族可能是歷史上唯一不是透過外來影響而發展出書寫系統的例子。在其他地方,書寫是牧師和傳教士的特權,是一種藉文化來獲取聲望和權力的工具。只有在埃及到印度河谷之間的地區,書寫才是因為記帳這種日常需要而出現。公元前八千年,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位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兩河流域,出現了黏土製成的籌碼token,這也可能是語音書寫之祖。該地區最早的農業屯墾區,以塑成片狀和錐狀的黏土來記載穀物和動物的數量。蘇美人入侵該地之後,接管了城市、專業名稱和當地人的記帳系統,發展出新形狀的黏土,甚至用削尖的蘆葦桿來刻畫作記,記錄油罐、酒罐和土地單位的數量。埃及人、印度河谷的哈拉巴人和蘇美人之間的貿易十分活躍,他們似乎很早就接受了一種記帳方法,用可辨認的圖形符號來表示說話的聲音:看見一個可辨認的物品時,即大聲讀出該物品的名稱。這種符號稱為圖像符號,而使用圖像符號的文字則稱為象形文字Pictographic script。之後埃及人改良此一過程,把圖形簡化成詞素和純粹的表音符號,使之更適合埃及語文。最後詞符文字誕生了,它能夠表達包含口語語法的完整句子,也就是我們所知的書寫。
象形文字:古埃及人的偉大發明—埃及人早在公元前三千四百年,就開始使用一種更進步的詞符文字或象形文字。這個新的書寫系統,十分適合埃及特有的亞非語言結構,而且確實比我們現代的任何字母系統都要好得多。這也解釋了為何埃及的詞符文字系統在經過三十六個世紀後,基本文字還能幾乎原封不動地保存下來,比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書寫系統維持得都還久。古埃及文字有三種形式,其中以用於紀念碑或儀式的埃及象形文字hieroglyphs最為重要,另外兩種草寫體(文字彼此相連,筆觸自由流暢)為僧侶體和世俗體。這三種文字只是外觀不同,基本上仍屬於同一種文字。埃及象形文字原本包括了約二千五百個象形文字,但只有約五百個常用字。埃及象形文字最常以墨水書寫在草莎紙、皮革和陶片上,雖然象形文字透過官方和傳統保存下來,草寫體卻自行發展出一個獨立的系統,根據官方、個人、世俗或宗教等不同目的,相繼出現許多不同的文字。公元三世紀時由於基督教的傳入,這三種埃及文字被希臘字母所取代,希臘字母和科普特Coptic字母成為後來書寫埃及語言的文字。
楔形文字:蘇美人書寫系統—公元前約三千一百年,蘇美人可能因為受到埃及貿易夥伴的影響,將對外的籌碼標籤換成以詞符標記的簡化印壓泥板,用來表示單位、度量和重量。蘇美語是一種有許多同音異義字的單音節語言,這個特性使得在使用詞符文字(以一個象形文字代表一個詞素或完整的字)書寫蘇美語時產生許多混淆,為了避免讀者感到困惑,蘇美人學習埃及人的方法,發明了純粹表音的象形文字來辨認詞符和聲符,並使用限定詞,例如,在書寫所有蘇美人的神祇時都會加上一個星號。到了公元前二千五百年,蘇美地區發展出一種十分複雜的書寫技巧,用一種有著鈍三角尖的尖筆,能快速地在軟黏土上連續印壓楔形圖案。象形符號不再是讓人容易聯想起某個蘇美語文字的物品圖形,而是由尖筆延續壓印產生標準化的抽象形狀,使得該文字系統產生個別單字的能力大增,在接下來的五百年間創造了六百個常用的象形文字,也留下了世界上最早印壓在黏土上的文獻記錄。到了公元前一千四百年,楔形文字已成為國際外交和貿易的通用文字,一直到楔形文字終於被更具有影響力的閃族子音文字取代為止。
音節文字:從西閃族到希臘人—擁有二十四個音節文字的埃及象形文字,發展出擁有二十二個音節文字的最早西閃族文字。西閃族音節文字後來又衍生阿拉伯、蒙古、滿族、敘利亞、亞拉姆和巴勒維等文字。同時也啟發了印度婆羅米文字,而婆羅米文字後來又發展出天城文字和其他南亞文字。公元前一千多年,屬於兼容並蓄的迦南文化的西閃族音節文字,透過國際經濟和外交系統的整合,經由塞浦路斯為印歐希臘人帶來了音節文字。希臘人在公元前兩千到三千年之間佔領了現在的希臘地區,幾世紀後成為該區的主導力量,與地中海沿岸較富裕的迦南人交易活絡。希臘人從地中海沿岸借用了音節書寫的概念,他們的象形文字和表音符號符合愛琴海語言的發音和形態,是根據極早期的希臘語和字謎原則發展而來。公元前約一千三百年,畢布羅斯Byblos的腓尼基文字利用以截頭的簡化方式表示子音或聲母原則,產生了一種高度簡化的音節文字。閃族腓尼基人從來不覺得他們的音節文字需要標示出母音,因此他們不使用埃及文字。這個地中海東岸的新音節文字是一種字母的原型,在後青銅器時代發展出許多不同形態,使用於各貿易中心,一直到公元前約一千二百年,才和楔形文字一起臣服於由青銅器時代迦南文化象形字母發展出來的子音字母之下。
希臘字母:書寫出現以來最偉大的發展—和腓尼基人定期貿易的希臘人,也採用了這種新的子音字母。但他們發現這種新的子音字母能有效表達閃語,不過缺少母音,在表達如希臘語等印歐語言時會造成很多混淆,因為對印歐語言來說,母音是十分重要的文法和語意元素。因此希臘人將母音帶入地中海東岸的子音字母,完成了全新的書寫系統。從這時候起,在將近三千年的時間裡,希臘字母除了外觀以外,大致上都沒有改變。希臘人的成就超乎想像地簡單有效,他們書寫語言時,只需要像我們現在一樣,結合口語中的子音和母音組成完整的字即可。全世界只有這個地方獨自發明出這樣完整的母音和子音字母系統,能夠對上世界上大部分的語言。西歐和東歐的文字全都源自希臘字母,尚未出現文字的歐洲其他地區,在接觸希臘字母後,有的借用了希臘人書寫的概念,有的則直接接受希臘字母後再修改。公元四世紀時,日耳曼歌德人Goths根據希臘文創造自已的歌德文字,但是很快就不再使用。公元九世紀時,斯拉夫人利用君士坦丁堡的希臘字母,建立了兩種斯拉夫文字:一種是根據希臘大寫字母改造的西里爾字母,之後被俄羅斯語和許多其他斯拉夫語系沿用;另一種源自希臘小寫字母的格拉哥里字母Glagolithic,今日只剩克羅地亞的羅馬天主教儀式還在使用。使用希臘字母而帶來最重大影響的是羅馬人,公元前六百年左右,羅馬人接觸到希臘文字,之後幾乎沒更動過原始的希臘文字。羅馬人後來透過軍事和經濟力量,使拉丁文遍及西方世界,連非拉丁語系的凱爾特語系和日耳曼語系也都開始使用拉丁文字。約公元八世紀時,查理曼大帝對字母進行了最後修正,到了公元兩千年之後,拉丁字母已經成為地球上最重要的書寫系統。太平洋地區一直到十八世紀末都還沒有出現書寫系統,對太平洋古老社會來說,書寫的確沒有必要,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發展出需要簿記的複雜陳述,而且口述文學和驚人的記憶力也已經滿足了社會的需求。後來在東南太平洋上與世隔絕的復活島,創造了世界上最有趣的文字之一,復活島上的波里尼西亞原住民,似乎借用了公元一七七○年時前往復活島的西班牙人帶去的書寫、直線和由左至右書寫方向等概念,使用大約一百二十個基本方塊字—鳥、魚、神明、植物、幾何等,創造出著名的朗格朗格文字rongorongo。
*使用英語的人士可能已習慣同時用大寫及小寫字母(或稱為雙字母系統),不過,古希臘文及拉丁文的字母系統並不分大小寫,而是清一色由大寫字母組成,寫於兩條水平線內,稱為大寫體。從西元一世紀開始通用於羅馬帝國的拉丁文,稱為粗俗體大寫字母,另外還有雕鑿於石塊的方形大寫體羅馬銘文。小寫體是由小寫字母組成,字母可寫於兩條水平線之上與之下。小寫體是慢慢演變發展而來,到了西元七至八世紀的希臘文已成固定用法。在四至八世紀時,安色爾字體特別常用於希臘文或拉丁文的手稿。這種字體是由渾圓的大寫字母組成(安色爾可指吋高,約二.五四公分高)。後來又發展出半安色爾字體,為現代的小寫字母鋪路。另一種發展是草寫體,字母之間以一連串渾圓流暢的筆畫連在一起,讓書寫更為簡易快速。約西元前四世紀起,草寫體廣泛通用,慢慢地就取代安色爾字體及半安色爾字體,變成手稿書寫的主流。
*雙字母系統,即大小寫字母組成的系統,最早見於卡洛林王朝小寫體(命名淵源為查理曼大帝742-814年)。這種書寫體清晰又美觀,受到高度讚揚,並深深影響了後來整個歐洲的手稿風格。其中,黑體字即是自卡洛林王朝小寫體發展而來,其多種變異體在十一至十五世紀間非常普及。黑體字的渾圓筆畫後來變得直、粗而有稜有角,常稱為哥德體,是日耳曼地區印刷最早期的字體範本。義大利的波焦1380-1459年又定出卡洛林王朝小寫體的第二種衍生字體,成為黑體字的替代選擇。這種字體原先稱為古文體,反映出當時人文運動主張的回返古拉丁文的文獻。古文體後來變成羅馬字母印刷的基礎。第三種衍生的字體是由義大利抄寫員尼柯利1364-1437年所制定的斜草寫體,後來演變成印刷的斜體字母。
亞洲文字
中國文字開始於公元前一千至兩千年,在骨頭、竹簡、木片和絲上描繪簡單、經過標準化,能夠代表發音的物品圖形。書寫方向是由上而下,由右而左。隨著時間的演進,這些圖形變得更加簡化,書寫更快更有效率。此外,以圖形進行書寫也可以在更廣大的地區讓更多人使用,不論彼此所說的語言是否相同。文和字起初共組成約二千五百個象形文字,這些字也可以用來表音,代表與物品本身無關的聲音。到了公元前五百年到一千年間,約六百二十五個限定符號中出現一個常用來與聲符phonetic連結,顯示該字代表的某個物品和某個特定發音。已知最古老的中國文字是古篆體,之後還有大篆。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一秦朝後,秦朝丞相制定的小篆為之盛行。此後除了細微的形式更動,中國文字幾乎沒有任何重大的改變。最大的變化發生在公元前兩百年,毛筆的使用量大幅增加,而有了隸書的出現。到了公元四世紀,更進一步發展成更美觀的楷書,用於官方的書信和印刷。中文書寫系統的簡單特性,正好適合具四聲語調、單音節、無字尾變化的中國語文,使得中文能在經過三千多年之後,幾乎原封不動地流傳下來。
*印刷主要有兩項進程:一種是用器具複印影像,一種是活字印刷術。中國至少早自七世紀就開始使用第一種方法,最早的印刷書為西元八六八年的金剛經,是以木板蘸墨水印製而成。第二種印刷方式出現於十一世紀,以刻有個別文字且可移動的木板印製。不過這些發明並未傳到西方,因而未能在西方日後的印刷史留下蹤跡。歐洲印刷的主要進展是在十五世紀中期,當時日耳曼地區發明了金屬活字版,搭配手動印刷機,至於發明功勞一般歸於古騰堡1390-1468年。金屬活字版原是手工排字,到了十九世紀就出現各種機械排字的系統。十九世紀末又發明了報社印刷標準的鑄排機。一九五○年代開始大量應用照相排版的技術;一九六○年代晚期開始電腦排字。打字機原型由美國發明家肖爾斯1819-1890年,造於1867年,並很快廣受青睞。現代的發展包括電子打字機、文字處理機,也能利用電話、電腦鍵盤傳送訊息。
中美文字
只有少數的美洲原住民使用過文字來書寫,而且範圍也侷限於中美洲。中美文字的起源至今仍然是個謎,中美文字雖然有許多種,但最可能是在公元前五百到一千年間,受到來自海外強大的南墨西哥歐美克人Olmecs的啟發,並在公元之後的一千年之間開花結果,其中以輝煌的馬雅文化為代表,最後在距今約一千年前結束。源自同一地區的米斯特克人Mixtecs和阿茲特克人Aztecs所使用的文字,似乎就是經過簡化、具豐富傳統的後期馬雅文字。
英文與中文的最大差異
書寫對社會造成了十分特殊的影響,尤其是在崇尚書寫文字的現代社會。言語被書寫下來後,透過去除差異、標準化和保存原本可能經由自然淘汰而消失的形式和用法,減緩了語言的改變過程。閱讀過去的文獻,能夠豐富目前使用的詞彙。以書寫記載的言語,也能影響長達幾世紀口語的使用(如一六一一年英王詹姆士譯本聖經、猶太法典、古蘭經);它能定義藝術形式(如莎士比亞的戲劇和日本的能劇),也能組成純技術的媒介(如程式語言)來取代口語。然而再怎麼崇高或創新的書寫系統,都遵循傳統也都不完美。幾乎所有的文字都和我們使用的口語極為類似。例如在英文中,字母a可以表現多達六種不同發音:an, was, pa, date, all和hat;或是因為英文的古老拼音,根本不代表任何發音,如bean, beau和beauty。音節和字母文字常因為無法分辨或不清楚,而造成意義的模稜兩可、懷疑或不確定。
由於使用了不當的字母文字,英文尤其無法複製口語中的超音段成分suprasegmentals—也就是音高pitch,如疑問及驚嘆句的yes?/yes!、音長(如英式英語的cot/cart)、重音(如desert/desert)、連音(如Van Dyck/vanned Ike)以及聲調tone(如eee!/duh…)。英文作家試圖以無系統的標點、字距、大寫字母和其他方法修正這個問題,但我們必須承認,以標準英文字母進行書寫,是無法正確複製英文口語的。拿重音來說,英文並沒有標示重音的符號。當我們讀到desert時,到底是指野外還是拋棄?attribute這個字指的是特質或指派?在這些情況下,英文字母根本無法勝任傳達意義的任務;只有上下文的脈絡才能顯示意義和該字的重音。另一方面,中文方塊字由於結合了意符(區分字的類別)和聲符,就完全沒有這種問題了。
理想的字母文字或許應該能表現出所有的話語(語言中具有意義的最小聲音單位)。不過,只有語言學家使用的特殊符號才能正確呈現所有話語的發音,而這些符號用於一般用途時卻顯得太過累贅。不同方言和使用相同字母的不同語言之間,存在著許多發音的模糊地區與巨大差異,而世界通行的字母文字,對此則採取近似值的便宜之計。雖然簡單的字母文字的效率有目共睹,使它被世界上大部分語言所接受,但仍然有許多人使用如中文和日文的方塊字,認為方塊字更適合他們的語言。
*語言的不規則拼寫,往往其來有自。以英語為例,其拼寫可溯至盎格魯-撒克遜時代。在盎格魯-撒克遜時代,採用的是二十四個字素的字母系統(由拉丁字母再加上四個新符號組成),但必須配合將近四十個音素的聲音系統,這意味著,許多聲音必須以組合字母表示。諾曼征服之後,法國抄寫員大幅重新拼寫英語,引入新拼法,像是以qu替代cw—queen,以gh取代h—night,在circle及cell中,i及e前面是拼為c而不是s。印刷過程中,揉雜新拼法。許多早期的印刷工來自其他國家,所以會採用各自的拼寫標準。印刷術問世後,書寫系統並沒有跟隨語言的聲音變異。在盎格魯-撒克遜時代原是有聲的字母,後來在中世紀時變成無聲了,例如know與kinght的k,還有stone、love等詞尾的e。十五世紀時,元音的發音也有重大變異。十六世紀興起一股風潮,設法讓拼法反映詞的歷史。如果詞源自拉丁文或希臘文,就會添加字母表示詞源關系。例如reign會加上g,顯示源自拉丁文的regno,debt會加上b,顯示是源自debitum。十六世紀晚期及十七世紀初,英語引進許多外來的借用詞,像是法語、拉丁語、希臘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及葡萄牙語,於是也融入了異國情調的拼法,像是-que及-zz,例子為grotesque及pizza。英語在接下來幾世紀,又有更多詞彙移借的時期,像是從華語、日語、阿拉伯語、印度諸語言、非洲諸語言等借詞,更是添加發音不熟悉的詞彙,而必須決定如何拼寫這些詞。有時候共識並未達成,所以有好幾種拼法存在,例如yogurt可寫成yoghourt、yoghurt。結果,英語就變成盎格魯-撒克遜英語、法語、古典語文與其他詞源的大雜燴。
書寫與言語的差異
書寫語言是文學的媒介,語言因為文字而保有恆久性及權威。因此,語法規則自然只出自書寫篇章。但言語比書寫要早上好幾萬年開始,而且兒童可以自然學習言語,不像書寫必須刻意教導;此外書寫其實是依附語音而衍生的系統,它是一種以可見的符號記錄語言的方式。事實上,世界上諸多文化從未有文字,也只能研究言語。口述與書寫語言各產於截然不同的溝通情境,故在結構與使用上大有差異。言語受限於時間,也是動態而瞬間發生的,言語也是互動行為,通常是兩方參與者都在場,說者也預設了特定的聽者。書寫則是受限於空間,屬於靜態而歷久長存,通常作者與讀者的距離遙遠,下筆人也往往不知道讀者會是誰。
資料來源
1、語言的歷史A History of Language
作者: 史提夫.羅傑.費雪
Steven Roger Fischer
出版日期:2009/05/03
2、語言的祕密How language works
作者: 克里斯托David Crystal
出版日期:2010/04/16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