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瓦涅米 Rovaniemi - 隨手拍

臺灣觀光六十年大事紀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一、1960年-1969年 觀光萌芽期:成立正式組織,投入觀光事業,制定法案,奠基觀光基礎。
1960年成立台灣觀光協會
我國觀光事業萌芽於1956年台灣省政府設立「台灣省觀光事業委員會」,並輔導民間成立的「台灣觀光協會」,為最早成立的官方及民間觀光組織。為積極發展觀光,交通部於1960年成立「觀光事業小組」為觀光局建制之始,負責觀光事業法規、重要計畫,督導及宣傳觀光事業,並研訂完成「觀光事業四年計畫」。
1963年圓山大飯店完工
1963年4月,第一個推廣台灣觀光的廣告在美國《紐約時報》刊登。
1963年圓山大飯店完成飯店基礎設施;1967年獲美國財星雜誌評為世界十大飯店。
1965年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立
1965年11月,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外雙溪新館落成啟用,典藏65萬件無價中華藝術寶藏。之後於2001年籌建故宮南部院區,並於2015年開館營運。
1966年建制「交通部觀光事業小組」
1966年10月,交通部「觀光事業小組」改組「觀光事業委員會」,為觀光局的前身。
1967年兒童育樂中心開幕
台北圓山市立兒童育樂中心開幕,為全台最早且唯一之公辦兒童樂園。同時,全台第一家民營遊樂園雲仙樂園開幕。
1968年首辦第17屆亞太旅行協會年會
1968年2月,首度主辦第17屆亞太旅行協會(PATA)年會,創下台灣歷年國際性會議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紀錄。
1969年制定發展觀光條例
1969年7月,制定「發展觀光條例」,確立觀光事業發展與管理的法源依據。
二、1970年-1979年 紮根基礎期:設置觀光局及駐外辦事處,紮根厚實基底,觀光起飛,來台旅客首度破百萬。
1970年第一個駐外辦事處—舊金山辦事處成立
1970年成立第一個駐外辦事處「舊金山辦事處」,之後陸續成立東京、法蘭克福等駐外辦事處。
1970年交通部觀光事業委員會提出「台灣地區觀光事業綜合開發計畫」,核定台北市、日月潭、阿里山、恆春及墾丁等5處優先開發觀光目標區。
1971年設置交通部觀光事業局
1971年6月,交通部觀光事業委員會與台灣省觀光事業管理局合併改組為「交通部觀光事業局」。1972年12月29日公布「交通部觀光局組織條例」,1973年3月1日,「交通部觀光事業局」更名為「交通部觀光局」,綜理規劃、執行並管理全國觀光事業。1974年起,各縣市政府陸續增設觀光課。
1975年興建風景區國民旅舍
1975年11月,訂定「風景區國民旅舍暨遊樂設施輔導管理辦法」,出租公有土地並補助相關單位興建國民旅舍,計有台大實驗林溪頭國民旅舍、烏山頭國民旅舍、日月潭青年活動中心等最具代表。
1976年國際旅客首度突破100萬人次
1976年12月28日,來台旅客首度突破100萬人次。
1977年訂定觀光旅館業管理規則
1977年7月,訂定「觀光旅館業管理規則」,將觀光旅館區分為國際觀光旅館及一般觀光旅館。
1977年10月,訂定每年的農曆正月15日元宵節為觀光節。
1978年舉辦第一屆觀光節慶祝大會、高速公路全線正式通車
1978年2月,舉辦第一屆觀光節慶祝大會。
1978年10月,台灣十大建設之一高速公路全線正式通車。
1979年桃園國際機場正式啟用
1979年1月,開放國人出國觀光旅遊;
1979年2月,中正國際機場第一航廈啟用(2006年更名為台灣桃園國際機場)。
1979年7月,縱貫鐵路電氣化工程完工啟用,台北到高雄由8小時縮短為4小時,開創台灣鐵路史新頁。
三、1980年-1989年 探索交流期:解除戒嚴,開放大陸探親,成立國家級風景特定區,舉辦台北國際旅展,推展國際觀光。
1980年北迴鐵路通車、啟用孔子周遊列國圖案局徽
1980年2月,北迴鐵路通車,台灣東西部鐵路完成連結。
1980年11月,啟用觀光局二代局徽,以代表國花的梅花及孔子周遊列國圖為設計主題,鼓勵民眾效法孔子周遊列國之雄心壯志。
1981年設立觀光局旅遊服務中心
1981年7月,觀光局於松山機場設立第一個以出國旅遊服務為目的之「旅遊服務中心」。
1982年成立第一個國家風景特定區
1982年2月,行政院公告核定台灣第一個國家風景特定區「東北角風景區」。1984年6月,「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成立(1995年7月更名為「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之後陸續成立共13處國家風景區。
1983年實施觀光旅館梅花評鑑制度、日月潭萬人泳渡
1983年實施觀光旅館梅花評鑑制度,核發2至5朵梅花等級標章。
1983年9月,舉辦第一屆日月潭萬人泳渡活動;與中華民國露營協會合辦國際露營大會,並於1985年合辦亞太地區露營大會。
1987年台北饒河街觀光夜市開幕、開放大陸探親、舉辦第一屆台北國際旅展(ITF)
1987年5月,台北饒河街觀光夜市開幕;10月,擁有40年歷史的華西街夜市整建後再以觀光夜市之姿重新出發。各地夜市群起效尤,在地特色夜市也發展為台灣重要觀光資源。
1987年7月,政府解除戒嚴;11月2日,開放國人赴大陸探親。
1987年12月,舉辦第一屆「台北國際旅展(ITF)」,為全球旅遊業重要行銷平台。
1988年1月全面開放旅行社執照申請,促進旅遊市場自由競爭。
四、1990年-1999年 旅遊起飛期:完備觀光遊憩設施,協調整合各部會觀光資源,推動美食展、燈會及溫泉等主題旅遊,台灣觀光展翅起飛。
1990年台北世貿中心啟用、舉辦第一屆台灣美食展、第一屆台灣燈會
1990年1月,台北世貿中心啟用,連同展區、會議中心及飯店,建構成功能完整的會展建築群。
1990年2月,舉辦第一屆「台北中華美食展」(2007年更名為台灣美食展)。
1990年2月,舉辦第一屆「台北燈會」(2001年起改為全國各地巡迴舉辦,並更名為台灣燈會)。
1991年南迴鐵路完工
1991年12月,南迴鐵路完工通車,完成環島台灣鐵路網。
1992年台灣地區觀光遊憩系統開發計畫
完成中長程「台灣地區觀光遊憩系統開發計畫」,將台灣劃分為36個可互相串連遊憩系統,做為觀光遊憩發展及規劃建設之指導綱要。
1993年全面開放觀光、成立金門國家公園
1993年2月,全面開放觀光;1995年5月,金門國家公園成為第6座、也是首座的離島國家公園。
1994年推動民間參與重大觀光遊憩設施
1994年12月,「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公布施行,推動民間以BOO或BOT參與重大觀光遊憩設施。(1999年5月,觀光局成立「獎勵民間投資觀光遊憩設施推動小組」,並完成相關審核及作業要點。)
1996年台北捷運木柵線通車
1996年3月,台灣第一條捷運台北木柵線通車。
1996年11月,成立「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小組」,協調解決跨部會觀光課題。
1999年訂定台灣溫泉觀光年
訂為「台灣溫泉觀光年」,核定「溫泉開發管理方案」,對14處溫泉區分期整建,奠定日後發展台灣溫泉美食嘉年華活動基礎。
五、2000年-2009年 觀光倍增期:打造21世紀台灣發展觀光新戰略,觀光列為台灣六大新興產業,台灣成為「觀光之島」。
2000年研訂「21世紀台灣發展觀光新戰略」,觀光產業列為重要策略性產業。
2001年啟動台灣觀光形象識別標誌、打造台灣成為觀光之島
2001年1月,全面實施週休二日,帶動國內旅遊風潮與觀光事業發展。啟動台灣觀光形象識別標誌「Taiwan-Touch Your Heart」。首次推出日本市場台灣觀光代言人—渡邊滿里奈。
2001年研訂「觀光政策白皮書」,打造台灣成為觀光之島。
2002年進入網路數位行銷時代、啟動觀光客倍增計畫
2002年6月,建置台灣觀光資訊網,整合觀光資訊進入網路數位行銷時代。
2002年7月,「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小組」提升為「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
2002年8月,啟動「觀光客倍增計畫」。
2003年實施國民旅遊卡
2003年1月,實施「國民旅遊卡」制度,帶動國民旅遊風潮。
2004年啟動台灣觀巴
2004年1月,啟動「台灣觀光年」,台灣觀光巴士旅遊產品上路。(2012年6月更名為「台灣觀巴」)。
2004年5月,導入旅遊諮詢統一識別形象「i標誌」(i-Center)。
2005年日本旅客突破100萬人次
2005年11月,來台旅客首度突破300萬人次;日本來台旅客突破100萬人次。
2006年成立兩岸觀光旅遊協會
2006年10月,成立財團法人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台旅會),開啟兩岸旅遊交流。
2007年台灣高鐵全線通車
2007年3月,台灣高鐵全線通車,開啟國人台北—高雄一日旅遊生活圈。
2008年開放陸客來台觀光,首發團抵台
2008年2月,啟動「2008-2009旅行台灣年」計畫,打造台灣為亞洲最佳旅遊地。
2008年6月「海峽交流基金會」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簽署「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
2008年7月,開放中國大陸旅客來台觀光,兩岸首發團正式抵台。
2009年啟動觀光拔尖領航方案
2009年4月,行政院將觀光列為台灣六大新興產業,啟動「觀光拔尖領航方案」。
2009年7月,「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與「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於北京舉辦首次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圓桌會議。
六、2010年-2015年 創意突破期:建國百年,啟動全新品牌,觀光質量躍升,來台旅客破千萬大關,永續觀光發展。
2010年首次辦理星級旅館評鑑、首度舉辦臺灣自行車節
2010年2月,於南京舉辦首屆台灣.江蘇交流燈會。
2010年4月,啟動重要觀光景點接駁公車「台灣好行」。
2010年5月,台旅會成立「北京辦事處」;2012年11月「上海辦事處」揭牌。
2010年7月,首次辦理星級旅館評鑑,提供旅客不同消費選擇,有助提升旅館軟硬體之服務。
2010年10月,首度舉辦「臺灣自行車節」系列活動。
2011年推出台灣觀光新品牌、開放陸客自由行
2011年2月,建國100年,推出台灣觀光新品牌 Taiwan-The Heart of Asia,以「亞洲精華・心動台灣」為主題,歡迎全球旅客體驗旅行台灣的感動,並以「Time for Taiwan 旅行台灣,就是現在」訴求台灣觀光新時代的來臨。
2011年6月,開放大陸旅客來台自由行。
2012年推出旅行台灣APP
2012年5月,台越觀光合作新里程,簽訂「台越觀光合作瞭解備忘錄」。
2012年6月,擴大智慧觀光推出「旅行台灣APP」。
2012年11月,建置「台灣旅宿網」。
2012年12月,推出「台灣觀光年曆」。
2013年推動寶島仲夏節
2013年5月,推出全新觀光大型活動「台灣夏至235」(2018年轉型更名為「寶島仲夏節」)。
2014年籌組ACC亞洲郵輪聯盟、超級任務組喔熊組長擔任台灣觀光大使
2014年4月,與香港簽定「亞洲郵輪專案 ACF(Asia Cruise Fund)」,強化亞洲郵輪市場競爭力。2015年更名為亞洲郵輪聯盟ACC(Asia Cruise Cooperation)。
2014年6月,觀光局代言人超級任務組「喔熊組長(OhBear)」就任,推動台灣觀光。
2014年12月,推出「借問站」創新旅遊服務。
2015年國際旅客突破1000萬人次
2015年7月,智慧旅遊票證「台灣好玩卡」正式啟動。
2015年8月,行政院核定「跨域亮點及特色加值計畫中程計畫(104-107)」。
2015年11月,實施東南亞優質團旅客簽證便捷措施(觀宏專案),成功開拓新南向市場。
2015年12月,來台旅客突破1,000萬人次,邁入新里程碑。
七、2016年-2020年 永續發展期:Tourism 2020 台灣永續觀光發展方案,打造台灣為亞洲重要旅遊目的地。
2016年推動新南向政策
推動新南向政策,放寬、簡化來台簽證措施。陸續於曼谷、胡志明市、倫敦等共設置15個辦事處,以及孟買、雅加達、雪梨、紐西蘭等設服務聯絡處。來台旅客人次快速成長。
2017年生態旅遊年、Tourism 2020:台灣永續觀光發展方案
2017年1月,啟動2017生態旅遊年,促進台灣永續觀光發展。
2017年1月,啟動「Tourism 2020:台灣永續觀光發展方案」,營造台灣成為友善、智慧、體驗觀光國度。以四年推廣主題2017生態旅遊年、2018海灣旅遊年、2019小鎮漫遊年、2020脊梁山脈旅遊年,促進台灣永續觀光發展。
2017年3月,訂定每年3月第三週為「旅遊安全宣導週」。
2017年12月,新南向國家來台旅客突破200萬人次。
2018年海灣旅遊年
2018年1月,主辦世界最美麗的海灣年會,啟動2018海灣旅遊年,強化「台灣10+島」旅遊魅力。
2018年3月,與米其林合作首度出版《台北米其林指南》。
2018年11月,和平島公園及白沙灣2處榮獲Svayam Accessibility Awards 2018最佳無障礙觀光景點獎。
2018年12月,來台旅客突破1,100萬人次。
2019年小鎮漫遊年
2019年1月,啟動2019小鎮漫遊年,以台灣40小鎮帶動地方特色旅遊發展。
2019年2月,結盟高雄餐旅大學、高雄科技大學、海洋大學三校簽訂台灣郵輪研發MOU,支援ACC,打造亞洲郵輪研究重鎮。
2019年2月,台灣燈會邁入第30年,以「屏安鵬來・光耀30」為主題,首創結合海洋3D展演,主燈「巨鮪來富」打破12生肖造型,並榮獲2019台灣活動卓越獎等國際優良設計獎。
2019年12月,召開全國觀光政策發展會議。
2019年12月,日本來台旅客突破200萬人次。
2020年脊梁山脈旅遊年
留言
張貼留言